通知公告
科技項目 通知公告
《祁門縣“十四五”經濟開發區發展規劃》已經2022年8月27日縣政府第十次常務會議研究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項目咨詢熱線:19855107810(微信同號),0551-65300113
祁門縣“十四五”經濟開發區發展規劃
前 言
“十四五”時期(2021—2025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茖W編制和實施祁門縣“十四五”經濟開發區發展規劃,對實現祁門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安徽祁門經濟開發區于2002年3月起步建設,2006年8月經省人民政府批準籌建省級經濟開發區。2006年被省經委列入全省第一批80個省級創業基地。2008年3月被吸收為省經濟開發區協會會員。2018年7月20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同意安徽祁門經濟開發區(籌)更名為安徽祁門經濟開發區。經過10多年的發展,祁門經濟開發區的發展步伐不斷加快,成為發展快速、效益優良、生態和諧、最具活力的經濟增長園區。祁門經濟開發區著力打造電子電器、綠色食品、竹木加工三大主導產業,配套服務設施功能完備,產業集聚效應明顯,已成為縣域工業經濟的重要增長點。
根據《安徽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安徽省“十四五”開發區高質量發展規劃》和《祁門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等規劃和文件精神,按照縣委、縣政府工作部署,結合祁門經濟開發區實際,特編制本規劃。
本規劃范圍為安徽祁門經濟開發區,總面積5.3平方公里,規劃期限為2021—2025年。
一、發展背景
(一)發展成就
1.經濟持續快速發展
祁門經濟開發區規劃面積5.3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1.56平方公里。2020年,實現工業總產值45.1億元,工業增加值9.1億元,入庫稅收1.09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6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率全市第一。截至2020年底,共有88家企業(含代管17家),其中規上企業46家?!笆濉逼陂g,實現企業投資79.2億元,工業投資81.8億,新增建設面積0.18平方公里,盤活土地0.26平方公里,盤活破產及低效企業9個,新增入園企業項目45個,實現稅費4.5億元。招商到位資金8.27億元,增速40%。
2.基礎設施日趨完善
祁門經濟開發區成立以來,持續投入資金,建成較為完善的水、電、氣、路、通訊、雨污排水管網等基礎設施。“十三五”期間新增平整土地約0.2平方公里,保障了新增企業項目入園承載空間;新改建污水管網5.2公里,新建污水提升泵站2座,改造污水處理廠1個,實現日處理企業生產及生活污水500立方米,保障企業正常生產;新建及改造市政道路5公里,新建雨水管網1公里,改造提升華楊園、電子產業路燈210盞,完善園區道路標識亮化配套建設。
3.產業規模持續擴大
“十三五”期間,電子電器、綠色食品、竹木加工三大主導產業規模持續擴大,產業結構不斷優化。一是電子電器產業發展,電子產業園興建標準化廠房15棟,總面積近6萬平方米,成功引進以黃山芯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為龍頭的芯片、功率半導體器件項目18個,完成了電子電器產業高度集聚、高質量發展,形成具有省級影響力的電子電器特色產業研發生產基地。二是綠色食品產業發展,新增引進優質茶企項目6個,實現以安徽省祁門紅茶發展有限公司和安徽省祁門縣祁紅茶業有限公司為代表的綠色食品產業新發展。三是竹木加工產業發展,通過盤活存量土地及騰籠換鳥,成功引進永旭木業、竹跡新材料為代表的企業項目5個,進一步拓展產業集聚發展空間。同時,中醫藥及服裝等產業相繼突顯,引進峰源生物及圖蘭朵服裝企業,為拓展新動能奠定基礎。
4.創新能力顯著增強
截至2020年底,祁門經濟開發區現有高新技術企業13家,戰新企業16家,依托電子產業園,申報取得5個省級以上產業平臺、6家企業市級前沿技術創新團隊、11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14家市級“專精特新”企業、30件專利授權。2020年安徽省祁門縣電子電器特色產業集群(基地)喜獲省政府授牌,榮獲“安徽省科技服務業集聚區”稱號。企業轉型升級不斷提升,創新平臺又有新突破,園區發展進入快車道。
“十三五”期間,祁門經濟開發區發展成效明顯,但整體仍存在開發區發展空間不足、產業鏈條不完善、傳統產業亟待轉型、科技創新能力偏弱、要素保障水平不高等一系列問題亟待解決。
(二)面臨形勢
1.全球產業結構調整加快
世界經濟發展模式面臨深度調整,中國經濟正處在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節點,經濟發展迎來關鍵時期。“十四五”期間,互聯網科技迎來高速發展、5G新技術展翅欲飛、新基建蓬勃發展、新能源技術更加成熟,為企業發展帶來機遇。中國極具潛力的內需市場,以及頂尖人才的回歸與就業也為企業注入全新動力。伴隨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的興起,祁門經濟開發區將進一步發展壯大。
2.后疫情時代市場復雜多變
全球爆發的新冠疫情、美國發起的貿易摩擦持續蔓延、愈演愈烈的逆全球化趨勢、動蕩不安的金融危機風險等給全球經濟發展和企業營商環境帶來巨大沖擊,全球商業信心減弱,經濟增長全面放緩。美國加征關稅和各國貿易爭端對出口型發展中國家產生了嚴重的溢出效應,抑制全球投資,對全球中期生產力增長產生不利的影響。國內經濟發展放緩,內需不足,產業轉型升級壓力加劇。
3.經濟發展不確定性帶來挑戰
當今國內外環境和經濟發展復雜多變,我國經濟步入新常態,經濟增長放緩,同時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沖擊,不確定性因素增多、不可控性增強,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產業發展速度受到制約。消費市場復雜多變,低端供給飽和、高端供給不足。區域經濟分化態勢日益突顯,內外部競爭加劇,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任務需要注入新動力。
4.區域競爭逐漸增大
發達國家和我國東部發達地區進行產業轉移的動力有所下降,要素爭奪日益激烈,承接發達地區產業轉移難度將進一步加大,經濟結構深度調整和發展模式轉型任務十分艱巨。同時,祁門經濟開發區與周邊地區產業結構相似度較高,區域內各市縣對特色資源、市場空間的競爭加劇,主導產業電子電器面臨做大做強、祁紅產業全面振興、傳統竹木加工產業亟待改造提升,而祁門經濟開發區整體實力不強,基礎設施相對滯后,配套設施與服務體系仍不夠完善,自主創新能力不強。這對祁門經濟開發區既有的發展方式、企業組織和驅動因素產生前所未有的新挑戰。
5.宏觀政策疊加帶來重大發展機遇
我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趨勢不變,國家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深入實施長江經濟帶、中部崛起、長三角區域發展一體化、皖江城市帶等國家重大戰略,各類要素正加速匯集,為祁門經濟開發區提供了擴大開放、承接轉移、加速發展的新機遇。長三角一體化戰略的實施使區域合作更加密切,產業更為活躍,為祁門經濟開發區承接“長三角”產業梯度轉移創造了成長空間。祁門經濟開發區將利用獨特的資源優勢,及時抓住發達地區產業轉移、搭建合作平臺的發展契機,積極融入“杭州都市圈”,提高祁門經濟開發區招商引資的質量和數量,增加就業機會,提高自主研發、自主創新能力。這些政策為產業經濟發展提供強大支撐,有利于祁門經濟開發區發揮比較優勢,在基礎設施、特色產業等領域爭取國家更多支持,繼續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
6.產城一體化拓展發展空間
安徽省打造實施產城一體化試點開發區,有利于祁門經濟開發區加快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加快開放合作、承接區域經濟輻射和產業轉移,實施統一規劃、統一招商、統一建設、統一管理,探索整合功能園區,更大力度推進退城入園、騰籠換鳥,擴大開發區發展空間,爭當全省開發區跨越發展的排頭兵。
綜合判斷,“十四五”時期,祁門經濟開發區處于大有可為的機遇期,同時也面臨諸多嚴峻挑戰,但總體看,機遇大于挑戰。祁門經濟開發區必須深刻把握發展階段性特征和新的任務要求,立足實際,順應形勢,堅持把質量效益放在更加突出位置,進一步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認識和把握發展規律,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善于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搶抓機遇、應對挑戰、順勢而上、攻堅克難,推進祁門經濟開發區高質量發展。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和在扎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指示精神,認真落實省委、市委決策部署,以《安徽省“十四五”開發區高質量發展規劃》《祁門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為引領,以“長三角一體化”、融入杭州都市圈為契機,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縮小落差、奮力崛起為基本導向,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以祁門經濟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堅持全面綠色轉型的新型工業化和“科創+”發展戰略,按照“龍頭帶動、規?;l展,統籌布局、協同化發展,產城融合、一體化發展”的建設思路,形成“五園、一集群(基地)”的產業空間布局,圍繞做大做強電子電器產業、全面振興祁紅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竹木加工產業,著力打造現代產業體系。充分發揮“畝均論英雄”改革的牽引作用,大力推動園區畝均效益提升,突出園區優化升級、強基創新驅動、綠色低碳發展、產城融合優化和開放合作深化等重點工程,把祁門經濟開發區加快建設成為新型工業化發展的引領區、“科創+”發展的集聚區、高水平營商環境的示范區、開放型經濟和體制創新的先行區,形成我縣經濟高質量增長的新動力,為加快建設更美麗更富裕更文明的現代化祁門作出新貢獻。
(二)基本原則
——堅持規模擴張與質量提升相結合。充分挖掘發展潛力,持續優化生產要素,擴大主導產業規模。同時,繼續把提高企業產品質量和打造核心產業品牌放在突出位置,走好規模擴張和質量提升相結合的發展之路。
——堅持自主培育與“雙招雙引”相結合。依托祁門現有產業領域優勢,堅持自主培育,強化龍頭企業培育,加大其他企業培育力度。同時,繼續把“招商引資、招才引智”作為促進祁門經濟開發區發展的重要方向,實現轉移項目的產業、人才、技術等多重承接。
——堅持突出優勢與協同發展相結合。在發揮優勢產業現有潛力的前提下,突出產業差異化、特色化,實現產業差別化競爭、錯位發展以及企業特色化經營,擴大優勢產業市場影響力,在區域競爭中率先實現跨越。以園區聚企業、以企業興產業、以產業興園區,發揮園區對產業的聚集和促進作用,做強產業、做大企業,推進園區工業化和城鎮化聯動發展。
——堅持打造產業鏈條與提升企業核心能力相結合。繼續聚焦祁門重點產業及優勢企業引進,整合配套企業和研發機構,推進強鏈、延鏈、補鏈,著力引導電子電器產業、祁紅產業向上下游延伸產業鏈。同時,積極引導企業加大科技研發力度,開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產品,努力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堅持產業發展與生態環保相結合。堅持“產業強區”戰略,著力促進經濟發展。同時,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加大環境保護和治理力度。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大力發展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強化低碳技術的研發、推廣和應用,不斷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水平,實現祁門經濟開發區工業經濟健康良性發展。
(三)發展定位
——工業強縣主引擎。立足祁門經濟開發區電子電器、綠色食品、竹木加工等主導產業,以企業數字化、產業鏈建設為重要抓手,以“龍頭企業+配套”為路徑,著力推動電子電器產業向智能制造領域延伸、綠色食品高質量發展、竹木加工產業轉型升級,加速經開區產業快速集聚發展,形成祁門工業強縣戰略主引擎。
——創新發展引領地。堅持“科創+”發展戰略,以科技創新為基礎支撐,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強化創新平臺支撐,引進培育創新人才,大力推動“政產學研用金”深度融合,促進科技成果在園區轉化和產業化,構建完整的“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創新型企業”創新創業孵化全鏈條,建設祁門創新發展引領地。
——開放合作新高地。緊抓長三角一體化戰略,圍繞承接產業轉移、雙招雙引、產業協作、科研互助、人才支持等方面,搶占“融杭接滬”優先紅利,全面融入“杭州都市圈”,不斷提升產業層次和競爭力,形成祁門經濟增長新動力;主動對接“一帶一路”倡議,建設祁門開放合作新高地。
(四)發展目標
1.總體目標
“十四五”期間,圍繞“11359”發展規劃,到2025年,經開區新建1個產值100億元全新園區,1個產值60億元的電子電器核心產業,實現3家企業上市,建成區面積超5000畝,新增引進企業項目90個以上。
2.具體目標
——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到2025年,形成1個產值100億元全新園區,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達到6.5%以上,財政收入達2億元,固定資產投資達10億元,規上企業達55家,實現上市企業3家。
——產業結構繼續優化。圍繞做大做強電子電器、全面振興祁紅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竹木加工產業,謀劃智能制造未來產業,著力打造現代產業體系。力爭到2025年,電子電器、綠色食品、竹木加工產業產值分別達到60億元、30億元和10億元,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長高于全縣平均水平。
——創新能力顯著提高。鼓勵企業加大自主創新力度,促進祁門經濟開發區在“十四五”期間科技創新成果大幅提高。到2025年,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15%左右,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0家,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高于全縣平均水平。
——開放合作成果豐厚。到2025年,祁門經濟開發區新引進外資企業達到3家,有5家以上的企業沿“一帶一路”走出去,進出口總額達0.8億美元。
——綠色發展成效顯著。工業用能效率和資源集約化利用水平明顯提升,工業污染物排放量顯著減少,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構建生態與產業和諧共生的發展新格局。到2025年,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降低(%)、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按照縣下達目標完成,“三廢”處理率達到100%,綠化覆蓋率達到35%。
“十四五”時期,在發展實效、科技創新、對外開放、產出效益、綠色低碳五個方面設置了17項指標,其中約束性指標3項,預期性指標14項。
(五)空間布局
根據“產城相互融合、職住相對分離”的規劃思路及四大發展策略,確定經開區產業分區,同時與生活性服務業結合形成產業社區,最終形成“五園、一集群(基地)”的產業空間布局。
一集群(基地):電子電器特色產業集群基地。
五園:綠色產業園、華楊綜合園、服裝產業園、新型建材產業園、生物醫藥產業園。
三、主要任務
(一)做大做強電子電器產業
依托現有產業基礎,緊抓電子電器產業智能化發展市場機遇,把握電子電器主導產業優勢,以建設全國一流的電子電器產業基地為目標,注重學習龍頭企業先進發展經驗,培育發展一批骨干帶頭企業。做好招商引資、引智兩手抓,鼓勵支持技術創新,研發高端高附加值產品,提高產品核心競爭力。打造國內外知名品牌,逐步開拓國際市場,有效發揮品牌效應。完善產業發展基礎配套設施,延伸上下游產業鏈,形成完整的電子電器產業體系,圍繞電子電器優勢產業,著力實施電子電器產業強鏈、延鏈、補鏈工程,謀劃向智能制造產業發展。力爭到2025年,祁門電子電器產業總產值達到60億元,培育6家以上年產值超億元的企業。
1.電子元器件
(1)總體思路
基于祁門縣功率半導體芯片制造業,緊跟國內外電子元器件大功率、高頻化、易驅動、集成化、智能化、節能化的發展趨勢,抓住物聯網、智能電網、智能家居、太陽能光伏、LED光電等產業迅速發展對電子元器件市場需求巨大的機遇,做大做強做好祁門縣電子元器件產業。緊跟電子元器件產業發展前沿趨勢,加強與西安電力電子技術研究所、合肥工業大學、浙江大學、成都電子科技大學、黃山學院等省內外高校院所的交流,建立深度產學研合作關系,提升科技研發水平和制造能力。積極招商引資引智和承接產業轉移,沿“芯片上高端、器件上水平、模塊上系列”方向發展,打造省內領先、國內知名電子元器件生產基地。制定并落實相關政策,為電子電器產業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2)發展路徑
以黃山芯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黃山市七七七電子有限公司、祁門新飛電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黃山市閶華電子有限責任公司、黃山市品電半導體有限公司等公司在生產大功率ZP硅整流、ZK快速整流、KP可控硅、KK快速可控、CELL汽車、FRD超快恢復、MOS場效應等系列芯片為基礎,研發、設計、生產各種芯片、單管、分立器件、組件、模塊等功率半導體元器件。開發太陽能光伏、風力發電等新能源產業超級電容器、功率型電容器、特種功率電阻器、功率半導體用關鍵電子元件等配套產品。緊跟行業前沿動態,關注功率半導體積木(PEBB)等新型功率半導體產品的研發、生產情況。推動黃山芯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投資研發IGBT絕緣柵雙極晶體管并適時擴大生產規模,推動黃山硅鼎電子有限公司研發生產GPP芯片。
2.電子整機和電機配套
(1)總體思路
做大做強現有電機產業,對接混合動力、純電動車輛等節能與新能源車輛巨大的市場需求,大力研發智能化電機和新型微型特種電機。發揮現有電子元器件產業基礎優勢,支持研發車身電子、車載電子等以傳感器、控制器、執行器電子元器件為基礎的控制系統配套產品,拓寬電機產業產品類型,擴大產品市場占有份額,努力形成電子整機產業和電機配套產業協同發展局面。
(2)發展路徑
以黃山市三陽機電有限公司生產普通分馬電機和集強電器有限公司生產智能充電機為產業基礎,研發生產汽車專用電動機、食品機械用不銹鋼電機、縫紉機專用電機等微特電機。鼓勵相關企業通過引資引智、購置生產線等方式,生產永磁、伺服、步進等智能化電機。積極加強與相關企業合作,生產無刷電機、全自動充電機。繼續加大生產電子溫控紅茶發酵箱、新型溫控茶葉理條機、變頻電機、電動數控多功能理療床等滿足地方、行業需求的產品。通過擴充品種、提升質量、擴大規模等方式,發展生產低碳環保電動轎車車輛配件產品。緊跟國內外精密無刷電動機、高速同步電動機、高精度步進電動機、片狀繞組無刷電動機、高性能伺服電動機、新原理新結構超聲波電動機等電機產業前沿動態,結合市場實際需求情況,調整產品類型和生產規模。
3.傳感器
(1)總體思路
傳感器廣泛應用于汽車機械、家用電器、儀器儀表、醫療衛生、通信電子等眾多領域,市場需求巨大。根據祁門經濟開發區產業發展實際情況,緊跟國內外產業技術發展前沿動態,面向智能農業、智能制造、智能醫療、智能電網、智能家居等行業,擴大生產熱敏元件、光敏元件、氣敏元件等傳感器產品,積極研發無線傳感器、智能傳感器、生物傳感器基于MEMS(微機電系統)技術傳感器等新型傳感器,引進或尋求與重點企業合作,結合祁門本地“智慧祁紅”系統工程,建設安徽省祁門新型電子元器件高新技術產業基地,推動傳感器微型化、集成化、智能化、網絡化發展。
(2)發展路徑
對標前沿科技研發技術,積極學習先進高新技術,加大高新技術創新力度,力爭不斷突破運動傳感器、生物傳感器、環境傳感器等敏感元件現有生產技術。研發或代工生產應用于醫療領域、保健領域、消防領域、工業和軍事領域的小微型、智能型傳感器組件和模塊。研發生產具有家庭能源管理、家庭自動化、家庭安全看護等功能的濕度、溫度、紅外、煤氣、噪音、照明、二氧化碳傳感器的敏感元件及其轉換元件。加強與南京華東電子集團公司子公司南京高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發凸輪軸位置傳感器、爆震傳感器、室內溫度傳感器、室外溫度傳感器、碰撞傳感器、輪速傳感器相關元器件、組件等汽車發動機、空調、安全三大傳感器。
4.應用電子
(1)總體思路
依托祁門電子元器件產業基礎資源優勢,重點發展汽車電子相關產品,研發生產高頻智能車載電子充電機、汽車整流橋、無涂覆電極(裸銅)車用整流硅芯片、汽車發電機拋負載用瞬態抑制二極管等汽車電子關鍵元器件產品。引進最新技術成果,力爭在醫療電子、功率半導體等產業研發方面、產業關鍵元器件研發方面取得新進展,推動應用電子產業持續發展。
(2)發展路徑
依托應用電子相關企業基礎,積極與合肥工業大學等科研院所開展合作,建立汽車電子電器產業研發中心,培育和發展汽車電子電器產業基地。通過招商引資大力發展醫療電子產業,培育發展新型醫療電子生產企業,主動承接國內外醫療電子新型器件生產項目。緊抓兩化融合及中國大規模建設智能電網的巨大機遇,契合功率半導體產品應用技術高頻化、智能化、全數字控制、系統化及綠色化發展趨勢,大力引進和研發關鍵核心技術,開展晶閘管及其派生器件產品研發,力爭在諧振變流器技術、電磁干擾(EMI)控制、PWM傳動系統的軸電流和軸電壓研發方面取得新突破。
(二)加快全面振興祁紅產業
1.總體思路
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依托、以企業為載體、以政府為保障、以行業為支撐,踐行科學化布局、園區化集聚、機械化加工、產業化經營的發展理念,以“基地培育、龍頭帶動、招商引資、科技創新、品牌打造、茶旅融合、祁紅+”為發展主線,依托祁門優質紅茶原料生產基地、精湛制作工藝和聞名海內外品牌聲譽,圍繞“高質量建設世界紅茶之都、美麗康養祁門”和祁紅發展“2111”遠期目標,落實“茶長制”,發揮安徽省祁門縣祁紅茶業有限公司、安徽省祁門紅茶發展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帶動作用,構建茶農、茶企、茶商融合共興的祁紅產業鏈,建立健全集研發、生產、經營、茶旅于一體的祁紅產業體系。
2.發展路徑
(1)提升祁紅品牌效應
整合祁紅知名品牌,加大宣傳推介力度,通過網絡營銷、電商直播等新媒體渠道宣傳推廣茶葉節、品茶大會,提高祁紅品牌知名度。加強與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合作,建立綜合多元營銷渠道,擴大市場份額,提高“祁紅”產業效益。支持企業申報“綠色認證”、申請歐盟認證等專業鑒定,增強產品可靠性、安全性、權威性。嚴格把控生產流程,確保產品品質優良。落實健全祁門紅茶質量安全檢測,加強原料安全、農藥殘留檢測,提升安全監測及監管力度,利用物聯網技術保障產品質量。建立“祁紅產業”信息管理體系,實現產品信息專業化、系統化、標準化管理,確保產品信息來源可溯。制定品牌培育梯隊計劃,實行品牌推介制度,設計制作品牌專用包裝標識,提高品牌認可度。
(2)強化龍頭企業示范帶動作用
通過政府牽頭、行業協會牽線,發揮龍頭企業帶頭作用,發展有潛力的紅茶精深加工企業,努力成為祁紅“領軍企業”。鼓勵企業通過學習龍頭企業標準化、品牌化茶葉生產方式,提高“祁紅”產業整體產品質量。借鑒互聯網+智能化生產經驗,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實現標準化、組織化、規?;?、體系化生產。通過企業聯合和品牌運作,形成橫向聯合,擴大產業規模,提升“祁紅”市場競爭力,再創“祁紅”新輝煌。
(3)建立完備的人才培育機制
就近利用地方勞動力資源,建立祁紅產業專業培訓基地,聘請專業人員講解祁紅產業知識,制定祁紅人才培訓管理計劃,定制化、規范化、制度化培養祁紅產業技術人才。制定人才激勵機制,創新人才保障體系,制定相關政策優惠,留住技術人才,吸引優秀人才。積極學習引進祁紅產業先進技術,不斷更新祁紅產業知識,加強祁紅產業人才隊伍建設,保障祁紅產業高質量發展。
(4)提高企業產品創新能力
鼓勵龍頭企業積極與安徽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安徽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所合作交流,研發生產滿足國內外市場不同需求的“祁紅”新產品。拓展祁紅產業鏈,堅持延鏈、補鏈、強鏈。支持企業開發生產調味茶、速溶茶、保健茶、工藝茶等茶葉新產品,深度開發祁紅藥飲茶包、祁紅小袋茶等高附加值祁紅深加工產品,支持茶葉企業、科研單位、食品飲料企業等聯合攻關,重點研制開發茶飲料、茶食品、茶日化用品等產品。
(5)暢通茶葉流通體系
深化祁紅產業“互聯網+”工程建設,通過電子商務、配送、代理、直銷、批發、郵購等現代流通方式,促進茶葉產品交易營銷方式多元化、現代化。通過建立網點、開設窗口、開辦專賣店等方式加強祁門紅茶加工企業和營銷大戶之間的合作,搭建覆蓋國內外祁門紅茶營銷市場的營銷網絡體系,保障紅茶產品銷售渠道通暢、便捷、快速。建立專業的祁門紅茶營銷團隊,確保祁門紅茶從產品銷售到售后服務優質高效,保質保量提升祁門紅茶產業發展。
(6)推進“茶旅融合”發展
充分發揮祁門紅茶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優勢,積極推動“茶旅融合”發展,依托祁紅科技孵化園、祁門茶葉交流中心、中國祁紅博物館、祁紅科技博覽園建設祁紅生態旅游休閑觀光項目,打造獨具特色的紅茶文化生態旅游工程。舉辦祁紅論壇等文旅活動,著力豐富茶旅經濟。利用新媒體、互聯網及電視宣傳等方式加大紅茶主產區旅游產品營銷力度。積極對接牯牛降景區生態旅游游客資源,與江西婺源、瑤里聯營合作,提高祁紅生態旅游綜合經濟效益。
(三)改造提升竹木加工產業
1.總體思路
依托祁門地區豐富竹木資源優勢,緊抓綠色發展機遇,以“立足中高、特色發展、產業集聚、鏈條延伸”為發展思路,以產業技術創新為產業轉型升級動力,延伸竹木精深加工循環產業鏈,推動竹木加工走標準化、規?;?、智能化、集團化道路。同時,加快“竹材建材化”步伐,不斷豐富產品種類,優化產品結構,提高產品附加值,大力培育扶持竹木加工龍頭企業,構建低碳經濟產業園。注重培育知名企業品牌,以高認可度、高知名度的企業品牌帶動竹木加工產品的發展,促進形成“竹木加工產業的大發展帶動林業產業的大發展,林業產業的大發展帶動竹木加工產業的大發展”的雙向發展局面。重視竹林生態效益,開展竹林生態旅游,展示徽派古建文化,向文化旅游、建筑、建材、食品和輕工工藝品等行業跨界融合發展。力爭到2025年,竹木加工產業總產值達到10億元。
2.發展路徑
(1)加強竹木原材基地建設
加快建成“原料培育基地化、合作形式多樣化、定向培育科學化、運作機制市場化、林政管理規范化、社會服務優質化”竹木原材基地。著重加強竹木資源培育,按照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的原則,引進馴化竹木林種苗新品種,種植推廣優質高產品種,改良優化竹木林老品種,改造低質低效竹木林,為竹木加工產業產品提供高質量的竹木資源。在重點竹產區,建設集中連片的規?;?、設施化、標準化、集約化生態竹林現代示范園區,以園區為標準,集約生產經營,優化種植結構,提高竹木林生產效益。
(2)培育竹木加工龍頭企業
依托竹木資源優勢,圍繞竹木板材等主導產業,在做大做強建興竹木等園區現有企業的基礎上,著力引進先進竹木技術加工企業,服務企業做大做強。積極推動企業間的兼并、聯合、重組,淘汰落后產能企業。按照“竹木產業的區域化布局、規?;洜I、專業化生產”的總體要求,推動竹木產品生產專業大戶加入合作社,竹木加工經營企業加入協會,加快形成行業協會+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專業大戶+科技支撐“五位一體”的產業組織形式。
(3)加大竹木加工技術創新力度
鼓勵竹木加工企業引進國外先進設備,支持竹木加工企業應用國外先進技術,加強與國外竹木加工機械研發制造商的交流合作。加大技術改造投入力度,在竹木加工領域大力推廣應用傳感技術、計算機控制(數控)技術、網絡技術和數據庫處理技術等先進技術,提高竹木加工機械數控化比例,促進竹木加工企業機械化、智能化、自動化生產,提高竹木加工生產效率。加強與設計機構合作交流,加大產品研發力度,提高竹木材的硬度、強度、密度、環保、耐腐、抗蟲及阻燃等性能,研發竹木材功能優良、竹木復合材料、高附加值竹木材等滿足市場需求產品,拓展產品種類,提高竹木加工產業經濟效益。
(4)精深加工竹木加工產品
積極引導竹木加工企業與南京林業大學等科研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引進單板縱向接長技術、單板整張化技術、單板柔化處理、干燥定型處理等先進技術,研發竹木纖維、單板層積材(LVL)、LVP、LVS、膠合梁、膠合木、科技木等產品,扶持竹木加工下游產業快速發展,就近消化本地竹木板產品,大力發展櫥柜、木門、地板、裝飾材料等高端竹制家具產業,提高竹木產品精深加工度,延長竹木加工產業鏈。嚴格把控生產過程中使用的粘膠劑、染色劑等輔料產品質量,確保產品質量安全、可靠、達標。大力推行全竹利用、全木利用理念,綜合利用枝椏材、次小薪材、邊角零料等剩余物的生產加工,做到物盡其用,減少資源浪費。制定竹木資源利用評價指標體系,引導林產企業降低資源消耗,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污染排放,做綠色環保企業。
(5)培育竹木加工產品知名品牌
鼓勵竹木加工企業參與國際“森林認證”、開展經濟合作,提高產品國際認可度。縱向聯合竹木加工上下游產品生產企業,橫向聯合同類產品生產企業,推動竹木加工企業融合發展,打造聯合品牌,提高產品統一度和享譽度。培育在國內外市場有影響力的知名企業和具有原產地特色的品牌產品,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的營銷宣傳模式擴大品牌影響力、提高產品競爭力。注重對竹木加工產品知名品牌的宣傳和保護,樹立服務意識,保證產品質量,維護品牌名譽。
(6)拓寬竹木加工產品銷售渠道
加強國內外市場營銷網絡體系的建設,在鞏固擴大傳統銷售市場的同時,大力拓展潛在消費市場,擴大市場銷售領域。推進國內市場產品營銷一體化發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平臺,健全竹木產品電子商務交易平臺,通過電子商務、配送、代理、直銷、批發、郵購等現代流通方式,實現竹木加工產品交易方式的多元化、現代化、便捷化。積極與國際大型跨國連鎖經營企業建立聯合銷售網絡體系,拓寬國際市場銷售渠道,推動交易市場國際化。
四、重點工程
(一)園區優化升級工程
圍繞“十四五”重點建設項目,以電子產業園西區建設、電子孵化園續建、新型電子元器件科創基地建設等重點項目為依托,進一步推進電子電器產業高度集聚和產業高質量發展;以服裝產業龍頭企業圖蘭朵服飾引入為契機,在龍門坦園規劃建設服裝產業園,引導服裝產業集聚發展;加快綠色產業園提質增效、推進祁紅產業孵化園建設,打響祁紅品牌,為園區經濟發展夯實基礎。
加強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實施道路、管網、消防、綠化、水系等配套工程,完善園區供水、供電、通信、物流及環保等基礎設施建設,有效解決電力、供水保障不穩等問題。加強公共服務配套建設,建立健全覆蓋全區域的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體系,更好地提升園區企業和人民的幸福感。
(二)強基創新驅動工程
著力加強平臺建設。堅持“科創+”發展戰略,圍繞電子電器、綠色食品等主導產業的關鍵、核心、共性技術需求,按照政府推動、企業主導的模式,大力推進產業公共創新平臺建設,大力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推動更多創新成果在園區落地轉化并實現產業化,促進科技創新勢能轉化為經濟發展新動能。搭建校企交流活動平臺,推進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與祁門經濟開發區企業開展科研合作,推動“政產學研用金”深度融合。完善政府科技服務平臺,積極打造“智慧園區”,推進祁門經濟開發區信息化管理。
做好引資引智工作。結合市場、企業、社會實際需求,聚合外部資源和內部資源,開展引資引智工作。成立招商引資項目初審及項目產后工作領導小組,對項目前景、投資強度、稅收貢獻、安全環保、社會風險等條件進行項目前期準入和項目產后評審,確保招商引資項目發展效益和發展質量雙提升。對招商人員組織開展技能培訓,提高招商人員專業素質,使招商人員成為對祁門經濟開發區產業特點、區位優勢和政策優惠“一口清”的招商行家里手。建立以政府為引導、市場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的人才技術研發機制。設立人才發展基金,建設科技創新平臺,鼓勵企業引進人才,推進技術成果轉化,提升企業發展質量。
不斷創新體制機制。創新投資融資機制,引導金融機構在祁門經濟開發區設立分支機構,引導市場主體建立創業風險投資基金,引導建投公司提升資產價值,把分散、閑置、沉淀的“死資產”轉化為集中、有用、靈活的“活資產”,實現祁門經濟開發區投資、融資高效發展。創新公司運營機制,采用“管委會+公司”的新型運營方式,由管委會負責祁門經濟開發區的政策指導與行政管理,公司負責開發區的開發、建設、管理、經營和服務,實現祁門經濟開發區整體運營高效發展。創新項目落地機制,聘請行業專家和專業機構,結合祁門經濟開發區實際,科學編制項目規劃,公司積極申報省、市政府重點建設項目,學習效益良好企業運營經驗,尋求合作開發、合作招商、合作營銷,支持自主企業做大做強,實現祁門經濟開發區高質量發展。
(三)綠色低碳發展工程
推進工業節能減排。以“節能、降耗、減污、增效”為目標,加快祁門經濟開發區傳統產業綠色改造,推行低碳化、循環化、集約化發展模式,推廣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和能效“領跑者”制度。嚴格環保、能耗、用水定額、技術、質量、安全六項標準,嚴格入園標準、集聚標準和驗收標準,抓好工業企業節能減排工作。支持綠色工廠建設,申報創建各類綠色試點示范園區,實現廠房集約化、原料無害化、生產潔凈化、廢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按照碳排放達峰要求,嚴格落實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
發展綠色循環經濟。推動實施園區循環式改造,遵循“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循環經濟理念,積極構建循環型工業體系,推動企業循環式生產、產業循環式組合,重點建設祁門縣竹制品(竹吸管)循環產業園等循環經濟園區,加快推進祁門經濟開發區省級園區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建設。支持搭建資源共享、廢物處理、服務高效的公共平臺,促進廢物交換利用、能量梯級利用、水的分類利用和循環使用,實現綠色循環低碳發展。
提升綜合治理能力。狠抓落實安環監管,持續推進安環工作。安全監管方面,依托信息技術平臺優勢,實現智慧監管、實時監管、全面監管。實施安全監管信息化工程,健全重大危險源監控設備,優化園區應急救援信息系統,形成“企業內部自控+園區外部監管”相結合的安全監管體系。環保工作方面,以國家“十四五”環保規劃主要指標、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條例為準則,增設環保智慧檢測系統,進一步完善土壤、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嚴格控制相關指標主要污染物排放水平和削減比例。
(四)產城融合優化工程
推動完善各類公共配套設施。貫徹“產城融合、以人為本”的理念,按照“整體布局、分步建設、統籌管理、多元融合”的原則,努力營造良好的軟件和硬件發展環境,為祁門經濟開發區產業發展提供良好支撐。進一步完善生產配套設施,完善道路交通系統建設,增設縣城至園區公交線路和班次;新建園區食堂、員工宿舍,提升園區生活便利度,滿足企業、居民的生產生活需求;新建中小學、幼兒園,適時配套醫療、衛生等公共服務設施,吸引工業企業向工業園區內集聚、園區工人就近安家落戶,打造產城融合的祁門經濟開發區。完善管理制度,提高辦事效率,形成精簡、統一、高效的祁門經濟開發區運行機制。
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促進制造業與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加快培育發展現代金融、電商物流、工業設計、節能環保等生產性服務業,加強科技服務、檢驗檢測等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支持制造業向價值鏈兩端延伸、向產業鏈高端攀升,促進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工業智造轉變,加速制造業服務化進程,形成特色生產性服務業與產業互促共進發展格局。
發展生活性服務業。通過自主開發或招商開發等方式,建設具有產業區、商住區、居住區、商貿服務區等功能齊全的祁門經濟開發區,建設商貿綜合中心、休閑娛樂中心、文化展覽中心、文化教育中心、體育健身中心等設施,滿足祁門經濟開發區居民、員工的生活需要,支撐祁門經濟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積極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手段,創新服務方式,提升服務品質,促進提質增效發展。
(五)開放合作深化工程
大力實施招商引資。積極吸納長三角輻射、主動承接產業轉移,充分利用祁門經濟開發區區位、資源和政策優勢,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創新招商引資方式,從政府主導向政府招商與市場化招商相結合轉變,提升招商引資工作專業化水平。做好產業項目招商,按照“圍繞龍頭招配套,圍繞配套找龍頭”的招商思路,引進能夠引領產業上層次、輻射帶動力強的項目,實現精準招商。同時,注重引進落地快、見效快、成長性強的“小微”項目。落實重大招商項目預審制度,根據祁門經濟開發區主導產業、落地條件等統籌安排重大招商項目落地。營造招商引資環境,建立經開區主導產業的產業鏈招商目錄,制定和完善相應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和相關考核辦法,實施全面招商、全員招商和績效化考核,按招商成果與個人績效考核結果掛鉤。
全面融入“杭州都市圈”。深化祁門經濟開發區與杭州都市圈及長三角相關經開區合作共建,堅持“引進來”“走出去”相結合,加強與杭州都市圈企業在市場、資金、項目、技術等方面的深度合作,搶占“融杭接滬”優先紅利,提升產業層次和競爭力。在電子電器產業方面,積極引進優質項目和資金,推動兩地高技術人才交流互動,主動接受杭州都市圈的輻射,補齊產業發展短板;在綠色食品產業方面,借助“融杭接滬”東風,擴大對外宣傳,開展祁門紅茶營銷推介會,加大祁紅文化宣傳力度,探索推動以茶促旅、以旅興茶、文旅融合發展,壯大祁紅特色產業;在竹木加工方面,進一步發揮資源優勢,積極承接杭州都市圈產業轉移,逐步調整優化產業結構。
對接“一帶一路”倡議。實施企業“走出去”戰略,推動電子電器、綠色食品、竹木加工等產業產品銷往境外。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產能、資本、技術合作,支持有實力企業建設境外產業園。
五、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保障
成立全縣推進經開區改革創新促進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統籌協調經開區體制改革、規劃布局、招商引資、要素保障、考核評價等重大事項,形成推動經開區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由縣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縣政府各副縣長任副組長,縣直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建立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加強部門溝通協調,落實責任。
(二)提升安全保障
始終堅持把安全生產工作放在首要位置,樹立紅線意識,切實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筑牢園區安全防線。健全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完善園區應急預案,加強日常安全生產監督,定期開展企業安全管理情況檢查,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確立入園項目建設標準,嚴格審核把關入園項目,落實項目入園安全生產“三同時”,為園區建設、生產工作正常運行提供最大的安全保障。將安全生產和產城一體化項目相銜接,在生產和居民生活區設置安全防護帶,推進產城一體化安全發展水平。加強企業一線員工安全生產教育培訓,風險辨識和分級管控,提高應急救援能力。結合行業標準,加強電子電器、竹木加工等行業的安全生產管理,做好安全隱患排查、危化品監督管理等工作,確保安全生產保持平穩向好態勢。利用新一代信息互聯網技術,探索安全生產管理智能化、信息化發展新方式,構建企業級和行業級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監管平臺,推動現場檢查向線上線下相結合檢查轉變、一次性檢查向持續監測轉變,提升監管效率。
(三)加強要素支持
加強人才與勞動力支撐。結合園區內產業發展需要,對接國內外科研院?;蛑髽I,依托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吸引高層次科技人才到園區創業發展。完善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機制,圍繞電子電器、綠色食品、竹木加工等重點產業,著力培養技能型人才隊伍。鼓勵企業參與、聯合舉辦高質量職業教育,促進企業產教融合,與永泰技術學校聯合組建職業教育集團。構建產業人才培訓體系,推進祁門縣特色產業發展暨就業培訓工程項目建設,大力實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和轉崗職工技能培訓。
強化土地集約節約利用,加強耕地保護,切實遵循國土空間規劃。著眼于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項目,優先滿足重點招商引資項目和支柱產業用地指標,確保招商項目引得來、留得?。槐P活園區內未利用土地,堅持騰籠換鳥思路,收回園區低效工業用地,騰出空間發展更高層次的產業。鼓勵園區集體土地創新利用,引導產業集聚發展和土地復合利用,最大程度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
拓寬融資渠道,創新融資方式。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開發適應祁門經濟開發區主導產業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加大對產業鏈核心企業的支持力度,提升金融服務水平。大力推動政銀企合作,搭建優質融資平臺,吸引金融資源向企業集聚。支持企業上市,成立專門的咨詢服務機構,鼓勵和幫助企業發行股票、企業債券、短期融資券,通過資本市場擴大融資。
(四)提高生態保障
嚴格產業準入門檻,按照國家產業發展政策和能耗限額標準要求,提高園區準入門檻。嚴格執行市場準入條件,嚴格控制過剩產能的盲目擴張。禁止超國家標準的高耗能企業入園,優化產品結構,特別是加大推廣對節約能源、減少污染作用明顯的先進技術。加強節能減排,把節能減排關鍵技術的突破放在優先發展地位,加大節能環保技術推廣力度。鼓勵和支持先進工藝和技術的開發和應用,建立和完善節能減排指標體系及評價考核機制。建立企業節能減排信息交流平臺,推廣節能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規范處置園區企業生產廢棄物和居民生活垃圾;抓好污水處理,加強運行監管,實現達標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