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科技項目 通知公告
為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和安徽省委、省政府《關于全面推進標準化發展的實施意見》,發揮標準化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基礎性、引領性作用,推動標準化與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各層級深度融合,助力滁州經濟高質量發展,結合我市實際,提出如下意見。
項目咨詢熱線:19855107810(微信同號),0551-65300113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目標,提高標準化工作定位,激活標準化發展活力,強化標準化治理效能,加快滁州高質量發展標準體系構建,為聚力打造新階段現代化新滁州提供更加有力的技術支撐。
(二)基本原則
推動標準供給由政府主導向政府與市場并重轉變,以先進標準供給為引領,加強我市標準化工作頂層設計和統籌管理,充分發揮市場對標準化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
(三)發展目標
力爭到2025年底,逐步形成市場規范有標可循、公共利益有標可量、社會治理有標可依,以國際先進標準為引領、國家和行業標準為基礎、團體和企業標準為主體、區域標準和地方標準為補充的新型高質量發展標準體系,主導或參與制修訂國家標準10項以上、地方標準30項以上;建成國家級標準化試點示范項目2個、省級標準化試點示范項目5個;標準化工程師增加到50人以上,標準化專家庫吸引人才達到100人以上,企業標準總監達到300人以上。
到2035年,高質量發展標準體系更加健全,標準化管理體制更加完善,全面形成“企業主導、政府激勵、市場驅動、全員參與”的標準化工作格局。
二、重點任務
(一)促進農村標準化,助力鄉村振興
1.現代農業生產。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優質、安全、綠色導向,推動智慧農業標準研制,加強優質糧油、設施蔬菜、特色林果、花卉苗木、品牌茶葉、畜禽水產養殖、休閑觀光農業及名特優農產品生產、加工與貯運標準制定,完善相應的質量標準、生產技術規程及農業投入品標準。(市農業農村局、市鄉村振興局、市自規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林業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2.農業社會化服務。提升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推動有機農業、都市農業、互聯網農業創新發展,加強農業生產活動中的農資供應、農業生產、土地流轉、農技推廣、農產品質量監管和質量追溯、農產品流通、農業信息化服務、農業金融、農業經營等領域的管理、運行、維護、服務及評價等標準研制和推廣實施。(市農業農村局、市鄉村振興局、市自規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林業局、市金融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3.美麗鄉村建設。完善鄉村建設及評價標準,圍繞農村生活垃圾與污水治理、農村衛生廁所建設改造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等,加快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改善標準化工作。推動度假休閑、鄉村旅游、民宿經濟等標準化建設,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市農業農村局、市住建局、市鄉村振興局、市自規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林業局、市文旅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促進工業標準化,助力轉型升級
4.新興產業。聚焦半導體、新能源電池、智能儀表、醫療器械、人工智能、新型功能紡織材料等新興產業,推動建立重要產品技術標準體系,培育發展新業態新模式。支持領軍企業組建標準創新聯合體,積極創建技術標準創新基地,推動新技術向先進標準轉化,培育以技術、標準、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發展新優勢,以標準引領新興產業發展壯大。(市經信局、市科技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發改委、市國資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5.支柱產業。突出“綠色化、智能化、高端化、融合化”升級方向,充分發揮標準的上下游協同作用,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與智能家電、先進裝備、綠色能源、硅基材料、健康食品、新型化工等支柱產業深度融合,鼓勵企業采用國際國內先進標準進行技術改造和產業轉型升級,促進產能結構優化。(市發改委、市經信局、市科技局、市國資委、市數據資源管理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促進服務業標準化,助力提質增效
6.生產性服務業。堅持市場主導,建立覆蓋科技服務業、信息服務業、現代金融業、現代物流業、文化創意業、商務會展業等生產性服務領域標準研制。推進現代服務業與制造業融合標準化建設,以先進標準促進生產性服務業專業化、信息化、高端化。(市發改委、市商務局、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市交通局、市金融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7.生活性服務業。堅持“便民、利民、為民”的服務理念,圍繞現代商貿業、旅游休閑業、醫療健康業、養老服務業、家庭服務業、住房服務業等生活性服務領域,支持服務企業在有條件的街道、社區服務中心等,按照標準規范創建標準化家政服務站、養老服務站、托幼服務站等,不斷推進生活性服務業的便利化、多樣化、品質化。(市發改委、市商務局、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文旅局、市教體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促進社會管理標準化,助力改善民生
8.政務管理。落實“放管服”改革和提升營商環境工作要求,深度融入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推動長三角“一網通辦”標準互通,鞏固行政審批、權力運行、公共服務供給等政府管理成熟經驗,建立涵蓋行政審批、公共資源交易、公共服務事項辦理等內容的滁州政務服務標準體系,建立健全政務服務事項管理、政務服務中心建設、政務服務實施、便民熱線運行、服務評估評價等標準規范,持續完善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標準規范體系。(市政務服務管理局、市標準化發展委員會成員單位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9.社會治理。加快城市管理、公共治安、交通管理、防災減災、公共衛生、安全生產、消防安全等領域的智慧應用和配套標準建設,高標準開展智慧城市試點建設工作。聚焦產業提升、營商環境、對外開放、交通支撐、生態保護等領域,加快綜合性標準化工程建設,提升城市發展能級。加強社區綜合治理應用與綠色社區標準化建設,研究制定網格化治理相關標準,提升網格化治理水平。(市委政法委、市應急管理局、市住建局、市城管局、市公安局、市標準化發展委員會成員單位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0.公共服務。在教育、醫療、社會福利、慈善優撫、社會救助、志愿服務、婚姻、殯葬、氣象服務等領域,建立完善包括保障標準、提供標準、評價標準在內的公共服務標準體系。參與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國家應急救援等領域標準建設,通過標準化手段優化資源配置、規范服務流程、提升服務質量、創新治理方式,促進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市標準化發展委員會成員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促進生態環境標準化,助力綠色發展
11.節能減排。嚴格實施能效能耗、碳排放、節能環保產業、循環經濟標準,推動能源管理體系、系統經濟運行、能量平衡測試、節能監測等推薦性節能標準推廣應用,強化用能單位主體責任。完善節能、節水、節地、節材標準,推動綠色工廠、綠色產品、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示范標桿建設,開展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化試點。(市發改委、市經信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國資委、市住建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2.環境保護。以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為著力點,嚴格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標準生態環境保護、環境風險防控、環境監管等領域國家標準,研究秸稈綜合利用、水體生態環境監測與保護等標準制定,促進生態保護與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推動美麗滁州建設。(市生態環境局、市住建局、市城管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水利局、市林業局等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促進區域標準化,助力互認交流
13.國際交流。鼓勵企事業單位積極參與國際、區域標準化組織的標準化活動,支持企事業單位主導和參與國際標準制修訂,鼓勵優勢特色技術、關鍵技術轉化為國際標準,帶動滁州產業、產品、技術和服務國際化發展。(市商務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4.互認合作。加強標準化技術機構標準科研能力建設,積極開展“長三角”和“南京都市圈”相關領域標準比對和分析,積極采用國際標準,大力推進國際國內、區域之間、城市之間標準互認,推動滁州“標準”走出去。(市商務局、市投資促進局、市市場監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監督管理
(一)創新標準制定推進機制
堅持市場導向,激活標準市場主體活力,不斷完善標準化管理體制,將標準化政策與工業和信息化、科技、農業、商貿等產業政策深度融合,形成整體推進標準化工作的政策合力。強化企業標準創新主體地位,鼓勵企業建立標準化管理制度,推動企業標準總監制度實施。(市標準化發展委員會成員單位)
(二)健全標準實施監督機制
加強標準制定、實施和糾錯閉環管理,健全覆蓋政府頒布標準制定實施全過程的追溯、監督和糾錯機制,做好標準實施的跟蹤、評估和反饋工作。開展標準質量和標準實施第三方評估,加強標準復審和維護更新。強化企業標準化主體責任意識,落實企業標準自我聲明公開與監督制度,引導企業嚴格按標準組織生產經營,自覺接受社會監督,鼓勵社會公眾對標準實施情況進行監督,將企業產品和服務符合標準情況納入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市標準化發展委員會成員單位)
四、支持政策
(一)支持標準制定
對主導(排名前三且排序第一)制定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單位,每個標準分別給予一次性獎補50萬元、30萬元、20萬元。
對主導(排名第一)制定安徽省和滁州市地方標準的單位,給予一次性獎補10萬元、5萬元。對主導(排名前三且排序第一)制定長三角區域地方標準的單位,給予一次性獎補10萬元(與地方標準獎補不重復)。
(二)支持試點示范
對獲得國家級、省級標準化試點示范項目的單位,分別在驗收通過后給予一次性獎補20萬元、10萬元。對獲得國家級、省級技術標準創新基地的單位,在通過檢查評估后給予一次性獎補20萬元、10萬元。對獲得企業標準領跑者的單位,按項目給予一次性5萬元的獎補。對獲得國家級、省級標準創新貢獻獎項目獎、組織獎和個人獎的單位或個人,給予一次性獎補20萬元、10萬元。
(三)支持組織建設
對承擔國際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TC)及其分技術委員會(SC)和工作組(WG)秘書處工作的,分別給予一次性獎補50萬元、30萬元、20萬元。
對承擔全國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TC)及其分技術委員會(SC)和工作組(WG)秘書處工作的,分別給予一次性獎補30萬元、20萬元、10萬元。
對承擔安徽省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TC)秘書處工作的,給予一次性獎補5萬元。
同一單位獲得以上獎補累計總額不超過100萬元每年,并根據年度項目申報數量統籌安排。本獎補政策與其他財政獎補政策不重復享受。實施細則由市市場監管局、市財政局共同研究制定。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可根據轄區標準化發展狀況配套制定相應獎補政策。
五、保障措施
(一)強化法制體系建設
深入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研究制定用于規范我市標準制定、實施、管理的政府規章以及促進企業標準自我聲明公開制度落實、團體標準制修訂、市級標準化試點管理的相應制度和實施辦法。加大地方性法律法規、規章、政策引用標準的力度,充分發揮標準在法制建設中的支撐和補充作用。
(二)強化部門組織協調
建立滁州市標準化發展委員會,健全市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協調、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分工負責的工作機制。各級政府要把標準化發展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將標準化協調推進機制的落實納入政府質量工作考核要求。相關職能部門和單位要結合自身職責,做好工作計劃、工作方案與本實施意見的銜接工作,抓好標準化發展目標和任務的責任分解和落實。要充分發揮企事業單位的主體作用、行業協會等社會組織的橋梁紐帶作用,形成“政府統籌、企業作為、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的標準化工作格局。
(三)強化政策激勵措施
聚焦標準化創新發展,完善各領域標準化工作配套激勵措施和扶持政策,落實標準化發展獎補政策。支持有條件的縣(市、區)和開發區設立標準化發展專項資金,對在標準化工作中有重要創新成果和重大突破的,予以表彰獎勵。加強對標準應用結果評估,在產業、科技、中小微企業發展等專項資金中加大對標準化成果應用的考核與獎勵力度。
(四)強化人才隊伍支撐
支持高等院校、技術機構、職業院校、企事業單位等成立標準化研究機構,鼓勵高等院校、職業院校開辦標準化課程,設立標準化專業,培育標準化人才。建設標準化工程師隊伍,完善標準總監制度實施,規范標準化專家人才庫準入管理制度。加強對企業標準化從業人員和管理人員的崗位培訓,引進、儲備復合型標準化高端人才。
(五)強化輿論宣傳引導
加強標準化工作輿論引導,宣傳標準化實施成效,擴大標準化社會影響力,營造全社會了解標準化知識、參與標準化活動、享用標準化成果的良好氛圍,結合“世界標準日”“質量月”“國際消費者權益日”等宣傳活動,多形式、全方位宣傳標準化工作,切實提高標準化在生產經營者和消費者中的認知度和普及率。
本意見由市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牽頭組織,各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分工負責,組織和動員社會各界力量共同推進實施。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可根據實際,研究制定相關政策措施。